首页 资讯 正文

中国科大参与研究 给新型储能系统“穿”上“金钟罩”

体育正文 161 0

中国科大参与研究 给新型储能系统“穿”上“金钟罩”

中国科大参与研究 给新型储能系统“穿”上“金钟罩”

团队成员正在开展储能电池热失控试验(shìyàn)。

项目成果在南方电网宝塘储能站(zhàn)工程示范应用。

  新型储能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(de)新兴产业之一,正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。保障储能系统(xìtǒng)的安全运行(yùnxíng)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。

  近日,“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(ānquán)技术”项目(xiàngmù)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。“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的规模化安全应用需求,项目构建了包括储能系统设计、性能评价、监测预警、火灾(huǒzāi)防控的全周期安全防控技术体系。这相当于给接入(jiērù)电力系统的新型储能‘穿’了一层‘金钟罩’。”项目执行负责人、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(yǐxià)简称“南网储能公司”)储能科研院副院长陈满说(shuō)。

  该项目由南网储能公司牵头(qiāntóu)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天津消防(xiāofáng)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完成。

  为储能新技术应用(yìngyòng)把好“安全关”

  “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(jìshù)”项目聚焦于攻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致灾机理不清、故障难以(nányǐ)诊断、事故难以预警、灭火困难且易复燃(fùrán)等火灾防控(fángkòng)难题,推动锂离子电池储能规模化安全应用。

  5月下旬,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里,一场230安时钠离子储能电池(diànchí)热失控试验(shìyàn)正在共享平台上(shàng)紧锣密鼓地开展。该(gāi)平台是我国首个兆瓦级全尺寸电池系统火灾模拟试验共享平台。

 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,全尺寸电池系统火灾模拟试验共享平台由近500立方米的主燃烧腔室、集装箱(jízhuāngxiāng)燃烧腔室、大型量热系统等(děng)综合构成,可为储能(chǔnéng)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进行(jìnxíng)试验检测,把好用于电力系统前的“安全关”。

  “平台具备不同层级电池储能系统火灾抑制功能,覆盖了我国(wǒguó)新型储能的(de)全部灭火试验需求。同时,平台可以开展过充、加热、短路(duǎnlù)等至少3种故障条件下的热失控火灾试验。”火灾安全(ānquán)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金凯强介绍。基于该(gāi)平台的试验分析成果,我国储能系统的本体安全设计得以优化,尤其是在储能装置中创新应用的扰(rǎo)流柱结构液冷板、玻璃纤维气凝胶等阻热结构和(hé)材料,有效降低了储能系统火灾事故发生的几率。

  2023年7月投用以来,该平台(píngtái)已累计(lěijì)开展各类新型储能火灾试验800余次,涵盖锂电池、钠电池、固态电池等多种材料。“平台所积累的海量试验数据本身就是一个‘富矿’。在(zài)此基础上,我们编制了可供行业参考(cānkǎo)应用的电池储能安全(ānquán)性能等级评价认证实施规则。”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梅文昕表示。

  提前(tíqián)15分钟监测火灾

  除了提高储能产品接入(jiērù)电网的“安全门槛”,对储能装置投运后(hòu)的安全监测同等重要。

  火灾消防存在“黄金15分钟”。“任何储能(néng)装置的火灾爆炸都有(yǒu)一个演变过程。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(jìshùshǒuduàn)提前观察到设备故障、热失控、燃爆等(děng)事故发生前的征兆,做到提前预防、制止蔓延。”陈满介绍,这样不仅可留出15分钟的处置时间,还(hái)能把缺陷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,甚至是消除缺陷。

  为此,项目团队通过筛选、处理相关试验数据,提出(tíchū)“电热力声气光”六个维度的征兆获取方法,并建立包含108条征兆的征兆集(jí),征兆覆盖了电池单体、电池模块、电池系统等多个(duōgè)方面。

  掌握征兆特征只是前提,能获得征兆信息才是目的。“我们精准采集了各个电站470多万个测点数据信息,并运用(yùnyòng)‘云端’近1800万个算法进行秒级大数据分析,建成了我国(wǒguó)首个吉瓦(jíwǎ)时级新型储能(chǔnéng)(chǔnéng)安全监测(jiāncè)平台。”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数据资产研究所所长张豪告诉记者,该平台能够帮助运维人员“足不出户”地掌握储能设备的健康状态,准确率高达97.6%。

  目前,该(gāi)安全监测平台(píngtái)实时观察着先期接入平台的8座(zuò)电化学储能站的运行状态。其数据传输、状态监测、故障诊断预警、事故还原等(děng)各项功能运行稳定。到2025年底,接入该平台的站点数预计将达到85座,总规模预计超过全国总量的2%。

  首次(shǒucì)应用无氟环保灭火材料

  对于储能系统,灭火(mièhuǒ)装备宁可备而(ér)不用,不可用而不备(bùbèi)。项目团队利用天津消防研究所的行业技术优势,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套基于液氮灭火抑爆的储能系统。

  该储能系统不仅实现了无氟环保灭火材料在(zài)新型(xīnxíng)储能领域的(de)首次应用,还将扑灭电池初期火灾时间缩短至5秒内,效率达到原来2倍以上。

  “我们研发(yánfā)了储能系统火灾应急(yìngjí)处置技术,建立了‘液氮(yèdàn)—二氧化碳—水喷淋’联合作用应急处置体系;突破了液氮承压、贮存和制冷等关键技术,研发出液氮灭火抑爆样机。项目提出的液氮与水喷淋共线输送抗冰堵技术,实现了共线传输(chuánshū),提高了技术应用的经济性。”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青松介绍,运用这种新的灭火抑爆技术,扑灭火灾后能(hòunéng)确保储能装置不(bù)复燃、不爆炸。

  目前,该套基于液氮灭火抑爆装置已在华南、华东、西北多地试点示范应用(yìngyòng),覆盖(fùgài)电源侧、电网侧、用户侧等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各个节点(jiédiǎn)。除了环保,新灭火技术规模化(guīmóhuà)应用的成本可较现有技术降低30%,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。

  经过3年的(de)技术攻关,“锂离子电池储能(chǔnéng)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”项目形成了(le)覆盖新型储能单体、系统、电站多个层级的成套安全防控技术成果,示范应用总规模超过1000兆瓦时(shí),相当于(xiāngdāngyú)新建了5座高安全的大型储能电站。该项目不仅完成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,形成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、支撑(zhīchēng)平台和标杆工程,且培养了一批储能安全科技人才,实现了我国新型储能安全防控的风险可知、征兆可感、火情(huǒqíng)可控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(来源:科技日报(kējìrìbào) 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黄 昉 李冕祺摄)

中国科大参与研究 给新型储能系统“穿”上“金钟罩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